“我和朋友们都喜欢中药冰淇淋、中药面包等药食同源的餐饮,很多店都需要排长队才能买到。”日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餐饮行业掀起“中药+”风潮。8月12日,上海的张先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吃中药餐饮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流行的生活方式之一。
熬夜水、养生煎饼、枸杞咖啡……8月12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来到北京一家中药餐饮店,葛根、人参等中药材陈列在内,多数餐饮产品融入了中药草本元素;不到半小时,数十位年轻顾客陆续进店,享用着手中的饮品餐食,或休憩办公,或聚会交谈。
记者现场询问多位顾客,有些人认为,中药餐饮添加中药材元素确实更加健康养生。“其实我并不在意是否真的养生。”王女士(化名)和其他顾客则表示,更多的是寻找一些心理安慰以及单纯追求口感。
8月12日,消费者在某餐饮店选购中药餐品。韩金序摄
北京中医医院营养科副主任佟丽认为,中药养生餐饮受追捧,反映出大家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养生,老百姓的健康素养提高了。而且随着政府推广慢性病食养指南,鼓励发展与健康相关的周边产业,符合促进国民健康的国家政策方向。但目前很多中药餐饮更多的是满足口味,仅仅通过几顿“药餐”来养生不现实。
“从安全性角度来看,国家规定只有列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中的中药材,才能安全添加至食品中作为药食同源物质使用,这类中药材也叫做‘食药物质’,且需符合特定要求,比如苦杏仁需经过炮制方可使用,否则可能有毒性。”佟丽表示。
2023年11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公告》,至此,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共发布三批次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名单,共计101种物质。
“将不在名单上的中药加入食品并销售给公众是有安全风险的,中药材的使用必须由中医药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消费者需要注意甄别。”佟丽提醒。
“不考虑中医理论,仅将中药材或食药物质添加至食品中进行养生,有效性有待考量。”佟丽解释,食物和食药物质的搭配需考虑其四气五味,盲目将性质相反的食物和食药物质搭配可能会达到相反效果,也可能降低食材本身的营养价值。从物质来看,食品级与药品级的食药物质不同,前者偏重于口感而后者调理作用更强,作为中药材其用量也有严格限制;且养生需长期适量的针对性摄入,以及科学的搭配才能获效。
“因此,中药食养不可盲目追风,而应依据自身特点量身定制,长期食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组方,确保安全性、营养性、功能性的食品才能达到食养作用,患病或有特殊需求人群应在医师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方可进行中医食养。”佟丽说。